輕質隔墻與隔斷的特點與類型
按照老習慣,人們常把不承重的內墻稱為隔斷,而把不到頂的隔墻稱為隔斷。從當前情況看,這種稱呼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隔斷這個詞,含義相當廣,既包括不到頂的室內空間分隔物,也包括某些到頂的室內空間分隔物,隔斷與隔墻之間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到頂或不到頂并不是它們本質的區別。
所指的輕質隔墻與隔斷具有以下主要共同點:
第一,從功能上看,它們的主要作用都是分隔室內空間。室內的某些家具、設備、雕塑、水池、盆栽等,有時也能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但由于這畢竟不是它們的主要作用,因此,均不列入我們的研究范圍內。
第二,從結構上看,輕質隔墻與隔斷都是非承重的,不僅如此,還要把它們的重量加到樓板或地面上。因此,盡管承重的內墻也起分隔室內空間的作用,也不列入木書的研究范圍內。
第三,從施工角度看,輕質隔墻與隔斷均屬裝修工程,這就是說,它們雖然不是主體工程,但仍是整個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用戶在使用建筑物的過程中,可能臨時桂一些簾子或架一些隔板等,這些簾子和隔板等雖然也是用米分隔室內空間的,但終究不是建筑施工的對象,因此,也不作為我們深究的內容。
輕質隔墻與隔斷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它們分隔空間的程度與特點上。一般說來,隔墻都是到頂的。因此,它不僅能在較大程度上限定空間,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隔音、遮擋視線等要求。與隔墻相比較,隔斷限定空間的程度比較小或者較靈活。有些隔斷全部鑲嵌大玻璃、雖然也做到頂,但隔音和遮擋視線的能力差;有些隔斷(如推拉的和折疊的)雖然也做到頂,而且在關閉時具有一定的隔音能力和遮擋視線的能力,但可以隨時打開,使被分隔的相鄰空間連通到一起:至于空透式隔斷和屏風式隔斷等,在分隔空間方面與隔斷相比較,就顯得更加靈活了,因此,均不以“墻”來命名。
輕質隔墻與隔斷的種類很多。隔墻依其構造方式,可分為砌塊式、立筋式和板材式。隔斷按其外部形式,可分為空透式、移動式、屏風式、帳幕式和家具式。
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輕質隔墻與隔斷的種類日益增多。總的發展趨勢是;采用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減少厚度,減輕重量,增加拆裝啟閉的靈活性,逐步采用工業化的施工方法,減少濕作業,大量采用定型化和商品化的配件;增強藝術表現力,進一步提高它們的隔音、防水、防火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