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墻與隔斷構造
隔墻與隔斷都是具有一定功能或裝飾作用的建筑配件,其共同點是具有分隔室內或室外空間的功能,在建筑中不起承重作用。不同點是隔墻比較固定,一般都是到頂的,能在較大程度上限定空間,滿足隔聲、遮擋視線等要求;隔斷一般不到頂,也可到頂,具有一定的空透性,使分隔的空間有一定的視覺交流,當有隔聲和遮擋視線要求時,應容易移動或拆裝。
1.隔墻
隔墻的構造設計一般應滿足質量輕、厚度薄、隔聲性能好等要求,對于一些特殊部位的隔墻還應滿足防火、防潮等要求。目前常用的隔墻有塊材隔墻、輕骨架隔墻和板材隔墻三大類。
(1)半磚隔墻這種隔墻是用普通磚順砌而成的,在構造上應保證其穩定性。集體做法是:與承重墻用不少于2傘6的鋼筋拉結,鋼筋伸入隔墻長度為1m;當墻高大于3m、長度大于5.1m時,應每隔8—10皮磚砌入1根奪6的鋼筋;隔墻上部與樓板相接處,用立磚斜砌,使墻和樓板擠緊。隔墻上有門時,要用預埋鐵件或帶有木楔的混凝土預制塊將磚墻與門框拉結牢固。
(2)砌塊隔墻
砌塊隔墻是采用各種空心砌塊、加氣混凝土塊、粉煤灰硅酸鹽塊等砌筑的隔墻。這種隔墻大都具有質量輕、孔隙率大、保溫隔熱性能好、節省粘土等優點,但其吸水性強,一般應先在隔墻下部實砌3—5皮實心粘土磚。為保證砌塊隔墻的穩定性,也應用鋼筋拉結,其構造同半磚隔墻。
2.輕骨架隔墻
輕骨架隔墻是以木材、鋼材或鋁合金等構成骨架,把面層粘貼、涂抹、鑲嵌、釘在骨架上形成的隔墻。這種隔墻的骨架由上檻、下檻、立筋與橫撐組成,面板可用纖維板、膠合板、石膏板等各類輕質人造板材。板材與骨架的連接構造有兩種:一是釘(粘)在骨架的一面或兩面,用壓條蓋住板縫;二是將板材鑲嵌到骨架中間,四周用壓條固定。
3.板材式隔墻
板材式隔墻是采用丁廠生產的板材制品,用粘結材料拼合固定形成的隔墻。常見的板材有加氣混凝土條板、石膏條板、碳化石灰板、泰柏板及各種復合板等。板材的厚度大多為60-100mm,寬度為600-1200mm。為便于安裝,板村長度略小于房間凈高。安裝時,板下留20-30mm縫隙,用小木楔頂緊,板下縫隙用紉石混凝土堵嚴。板材安裝完畢后,用膠泥刮乎板縫后即可做飾面。
4.隔斷
隔斷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屏風式、移動式、漏空式、帳幕式和家具式等。
(1)屏風式隔斷
屏風式隔斷通常是不到頂的,空間通透性強。隔斷與頂棚保持一定距離,起到分隔空間和遮擋視線的作用。常用于辦公室、餐、展覽館以及門診部的診室等公共建筑中。廁所、淋浴間等也多采用這種形式。隔斷高度一般為1050-1800mm。
屏風式隔斷的種類很多,技其安裝架立方式不同可分為固定式屏風隔斷和活動式屏風隔斷。固定式隔斷又可分為立筋骨架式和預制板式。預制板式隔斷借預埋鐵件與墻體、地面固定。立筋骨架式屏風隔斷則與隔墻相似,它可在骨架兩側鋪釘面板,亦可鑲嵌玻璃。
活動式屏風隔斷傳統的做法是用木材制作,表面做雕刻或祛書畫和織物,下部設支架白立。近代做法一般采用金屬骨架或木骨架,骨架兩側釘硬紙板或木質纖維板,外襯泡沫塑料,表面覆以尼龍布或人造革。活動式屏風隔斷可以移動旋轉,最簡單的做法是屏風扇的下面安裝金屆支架。支架可以直接放置在樓地面上,為使用方便,也可以安裝橡膠滾動輪或滑動輪。
(2)移動式隔斷
移動式隔斷可以隨意閉合或打開,使相鄰的空間隨之獨立或合成一個空間。這種隔斷使用靈活,在關閉時也能起到限定空間、隔聲和遮擋視線的作用。種類有拼裝式、滑動式、折疊式、懸吊式、卷簾式和起落式等多種形式。多用于餐館、賓館活動室及會堂之中。
(3)漏空式隔斷
漏空花格式隔斷是公共建筑門廳、客廳等處分隔空間常用的一種形式。有竹、木制的,也有混凝土頂制構件的,形式多樣。隔斷與地面、頂棚的固定也因材料不同而變化,可用釘、焊等方式連接。
(4)帳幕式隔斷
帳幕式隔斷占使用面積小,能滿足遮擋視線的功能,使用方便,便于更新。一般多用于住宅、旅館和醫院。
帳幕式隔斷的材料大體有兩類:一類是用棉、絲、麻織品或人造革等制成的軟質帳幕隔斷;另一類是用竹片、金屬片等條狀硬質材料制成的隔斷。帳幕下部距樓地面一般為100-150mm。帳幕式隔斷最簡單的固定方法是用一般家庭中以鉛絲穿吊環固定窗簾的辦法,但較為正式的,構造要比這種做法復雜得多,且需采用一些專用配件。
(5)家具式隔斷
家具式隔斷是巧妙地把分隔空間與貯存物品兩功能結合起來,既節約費用,又節省使用面積;既提高了空間組合的靈活性,又使家具與室內空間相協調。這種形式多用于住宅的室內設計以及辦公室的分隔等。